戛云亭

归属:达州旅游景点 点击:0 

戛云亭又名压云亭、戛云楼。位于达县南外亚云村西北400米的翠屏山上,距达县市区约1公里。是达县旧八景之一,现属达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据民国《达县县志》记载;该亭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(公元816年),为唐代诗人元稹主持所建。元稹(公元779—831年),字微之,河南河内(今河南沁阳)人,官至同中门下乎章事(宰相),诗与白居易齐名,且与白居易有相同的文学主张,在政治生活中又有相似的遭遇,因此信函往来,友谊诚笃,故也称“元白”。唐宪宗元和十年(815年),因得罪权宦,被贬到通州(今达县市)出任司马。相传早年通州翠屏山上空,每日中午常有五彩云起,被认为是不祥之兆,众人恐其必有后患,招致祸殃,于是众议在翠屏山建亭以其压之,取名“压云亭”。因后人把“压”字惯书成“亚”字,所以又称“亚云亭”。又据清代《达县志》记载明代举人李长祥《戛云亭记》称:……吾州当盛时,俗颇好游,每岁元旦一日即出游,至十五、六日方止,……亭之外又最高,人无不趋高者,鼓歌竞作,于唱连声,狂客酒徒,喧嚣满路,自下听之,如之中流响,戛然而鸣,故又雅其名“戛云亭”。唐宪宗元和十三年,朝廷大赦,元稹奉召进京,时值正月初九,元稹乘船离开通州,沿河而下,通州百姓渡过洲河,登上翠屏山戛云亭遥望相送。从此,每年正月初九便成了当地最具特色的“初九登高”,延续至今,以表对元稹的怀念之情。

原亭早已毁于元代,据民国《达县志》记载:清乾隆四十八年(公元1783年),由坤士周德纯等在旧址重建;但有术者言:“城座坎位(属水),楼亭耸坤方(属土),土能治水,绝命之乡,合有大患,为民祸殃。”加上遂有嘉庆元年达州白莲教作乱应兆;于是嘉庆二年该亭由署游击孙起龙决定迁于南坝。后又以亭位过低,达城文风。受压,邑人多病为由,光绪二十五年(1819年)再将亭移至现址,故该亭应为清嘉庆二年重建。

戛云亭为砖木结构,内椽外砖,三层八角攒尖顶,弧檐翘角,筒瓦复顶,滴水接檐。通高12.5米,占地56.3平方米。亭底周长25.28米,三面开门,门为弧形拱门,三面开长方形十字格窗,底层翘角下塑有五色彩云(示喻楼压云)。二、三层均三面开正方形棱形格窗。亭内分回廊及亭心,亭心有一小门,可登楼顶。三层楼檐口均饰有不同兽面雕刻图案。整个建筑层层上收,玲珑雅致,颇具清代园林建筑风味。又据民国《达县志》记载:清代之后翠屏山上的五色彩云不再视为不祥之兆,而众多文人墨客把它和翠屏山上的戛云亭一起,作为通州八景之一吟诵。至今还流传“一朵祥云往内收,南岸青山映缘水”的赞美语句。


上一篇:高拱桥
下一篇:明星水库